跳至主要內容
高效研究室

高效研究室

教你高效學習法、思維模式,提升你得學習能力

選單
  • 自我成長
    • 為什麼你不快樂?因為你「應該」這麼做!
    • 如何培養富人思維?創造你的理想生活!
    • 想投資自己,卻不知從何著手?3大方法教你如何投資自己!
    • 想變有錢?那麼你得先了解這5個階段,否則你將會窮一輩子
  • 高效學習法
    • 學習沒成效?7個方法5個觀念,教你如何有效學習新知識
    • 閱讀時總是抓不到重點?7個方法教你如何提升理解力
    • 總是拖延沒動力做事?7大方法5大原因,教你如何克服拖延症
    • 沒自信?常自卑?6大方法教你如何提升自信心,激發你的學習潛能
    • 講話沒重點?思緒沒邏輯?9個秘招教你如何提升思考能力
    • 學了總是記不起來?7個秘招教你如何提升記憶力不再用死背硬記
    • 設定目標卻總是拖延?3大方法教你如何設定目標,擺脫拖延症
    • 總是用死記硬背當作學習方法?3個觀念3個方法教你如何提升學習效率
    • 如何提升學習能力?讓你學更快,記更多!
  • 金錢觀念
    • 想要脫離窮人生活?先建立這3個正確的金錢觀念吧!
    • 關於金錢,你不能不知道的3個秘密

聯繫我們

    搜尋

    關於我

    嗨!我是jimmy,我是位內容創作者,從小我就熱愛學習任何事物,而我發現在台灣教育裡,學校並沒有教你如何提升學習能力,讓你自己記的更多學得更快,因此我就專研這領域,想幫助大家提升學習能力,因為學習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,也因為這樣,透過自己不斷提升學習能力的過程,現在我1個月可以閱讀5本書,並有效的輸出在我的部落格和ig上,作內容分享

    近期文章

    • 智者跟愚者的差別,差在多問一個為什麼
    • 沒熱情就無法成無專家?結果好不好,跟能力有關,跟熱情無關
    • 輸出不僅是種技能,更是種傳遞知識和價值的手藝!
    • 知識就是力量?為什麼你知道的越多,卻做的越差?
    • 從0到1,何則文教你如何開始內容創作

    最有趣的線上課程平台 學那些學校不會教的事

    • 免責聲明與使用條款
    • 隱私權政策

    IG

    byjimmyliang

    Jimmy 丨高效學習丨自我成長丨
    📖一個月看5本書的年輕小伙子
    🤵熱愛學習、喜歡嘗試新事物
    座右銘:一切都很簡單

    世界會變,科技會進步,知識會突破
⁡
這句話出自 @johntooltw 最近的新書《打開網路就有錢》
⁡
前陣子收到遠流出版編輯部 @chinshiitsu 的邀約,她讓我看了阿璋最新出的書,這本書看似教你網路賺錢,但我認為他更想傳達給你的觀念是「每天進步一點,一年後的你就會很不一樣」
⁡
 還記得6月初的前幾個禮拜發文頻率都蠻頻繁的,到了近期,幾乎1-2個禮拜才發一篇,有時候是甚至更久,為什麼會這樣?
⁡
因為沒靈感嗎?還是其實只是懶?又或是輸入跟不上輸出?
⁡
這問題苦惱了我一陣子,後來很感謝遠流出版社寄給我這本書,讀了一下才發現原來不是只有我有這種苦惱,透過書中以下3個觀點,讓我對創作有了不一樣的看法與反思
⁡
1.找回初衷
⁡
選擇比努力更重要
⁡
努力,無法彌不選擇的失敗。如果你做了正確的選擇,努力就會有回報;如果你做了錯誤的選擇,努力只會讓你徒勞無功。
⁡
有時候創作者做久了,會忘記自己為了什麼而做,有時當你有點小成就,會讓利益給蒙蔽雙眼
⁡
累了就休息,別被獎勵給迷惑,當你選擇錯了,你的作品就會像失了魂一樣,不再有你獨特的風格。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再思考一直再提醒自己的話。
⁡
2.雖然自由,也要自律
⁡
我認識幾位創作者,半夜1-2點也都還在學習、處理事情,自由工作者並非你想像的那麼自由
⁡
有寫創作者們會呈現他生活過上良好的那一面,但你要知道,這背後是他做了無數選擇所換來的結果。
⁡
你選擇睡覺時,他選擇繼續學習,你選擇跟花錢朋友出去玩時,他選擇花錢買書看,這一點一滴的累積,變成了你想過上的生活。
⁡
3.每天進步一點,一年後的你就會很不一樣
⁡
愛因斯坦說: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
⁡
創作對我來說不是種結果,而是種自我提升的方法,把學習到的知識透過思考寫下自己的觀點和見解
⁡
透過觀察,了解讀者的需求和痛點,透過閱讀,讓自己腦裡的知識不斷優化,久了你會發現
⁡
創作不單只是寫讀者想看的,說讀者想聽的,更重要的是做會讓自己不斷成長的事,一年後再回頭來看,你會發現自己成長許多。
⁡
世界會變,科技會進步,知識會突破,就是因為這樣,我的創作才不能停止,我的知識也得不斷精進
⁡
前陣子沒靈感是因為不知道要寫什麼、輸出跟不上輸入,但沉思的一段時間,回顧過去才發現,原來一直讓我做下去的原因不是粉絲數,也不是觀看數,而是自己的成長紀錄。

#閱讀 #閱讀心得 #閱讀筆記 #書籍 #知識 #打開網路就有錢 #輸出 #創作 #創作者 #輸入 #學習 #自律
    視覺化是為了更精準地傳達訊息,美感則是讓受眾第一眼就被你深深吸引。
⁡
這幾個禮拜,每天幾乎都在網路上看別人做精美的排版、限動,為什麼要這樣?
⁡
原因很簡單,就是提升自己的美感,從300-400粉絲就開始追蹤我的讀者們就知道,以前的排版真的是慘不忍睹,先別談內容,光是看到版面就不會想繼續閱讀下去
⁡
於是我就一直在試一直改,如今不管是限時動態的發布,或是貼文的撰寫、色調的選擇,都比以往好太多
⁡
讀者也逐漸成長,留住的受眾也越來越多,甚至最近還收到遠流出版的邀請閱讀,如果說美感不重要,那什麼才是重要?
⁡
注意力是這時代的寶藏,那麼能留住別人的注意力,你就能成為拿到寶藏的人。
⁡
即使你的內容再好,沒有良好的色調、精美的排版,讀者也很難看下去
⁡
那麼有了良好的排版讀者就會讀下去嗎?讀了就又真的懂嗎?
⁡
美感只是留住讀者注意力的一小部分,真正要做到能讓讀者看完並有效吸收,則是利用視覺化。
⁡
以前靈感來時,總是會在ig限動打上一堆字,表達自己的想法,但說真的這一堆字,有誰看得完?又有誰真的願意看完?
⁡
當我知道視覺化這概念時,不僅把限動的文字量縮減了,也用一些線條及箭頭來做輔助閱讀,更精準地傳達我想表達的概念,讀者看了舒服,自己也更會想把他看完。
⁡
不管是視覺化或是美感提升,這不單單能用在ig創作。
⁡
如果說,你就是個作品,你如何設置一個精美的版面,跟別人交友時,讓人一看到版面就想追蹤?就想和你做朋友?
⁡
你如何讓面試你的人,透過你視覺化的設置,讓你上傳的文件更好閱讀、更精準的傳達訊息?
⁡
你如何在報告時,透過簡報的美感設計和文字排版的應用,讓人一眼就抓到重點?
⁡
不管是你在網路上看的影片或文章,人們總是偏好圖片與有質感、美感的東西去吸收資訊很
⁡
可惜的是,美感與視覺化這東西,沒有適合所有人的框架,你必須不斷去試、去學、去看這就是好玩的地方,也是我這幾個月來會如此著迷研究別人排版的原因啊!
⁡
說到這個,我又要來換版面了😏

#視覺 #視覺設計 #美感 #美感養成 #版面 #版面設計 #排版 #讀者 #框架 #內容創作 #內容 #注意力 #訊息
    閱讀、寫作能力如何培養? ⁡ 知己知 閱讀、寫作能力如何培養?
⁡
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
⁡
閱讀就好比知己
⁡
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?該挑選什麼樣的書?知道自己哪裡有問題需要解決?
⁡
寫作就好比知彼
⁡
知道讀者能力在哪?讀者喜歡何種風格?讀者現在的痛點在哪?
⁡
閱讀可分為理解、分解、再建造
⁡
1.理解
⁡
了解書中大意
⁡
一本書,必須先求懂,再求好,閱讀時,我會問自己以下3個問題
⁡
作者到底想表達什麼?作者是如何解決問題?最終得出什麼樣的結論?
⁡
2.分解
⁡
讀出言外之意
⁡
(1)累積知識量(2)環扣主題思考
⁡
3.再建造
⁡
創意就是把不同東西結合在一起
⁡
所謂新觀點,並不是真的新,而是與眾不同,唯有透過理解、分解、再建造的過程,知識才不不斷創新不斷延伸。
⁡
寫作則分為挑選、思考、再求好
⁡
1.挑選
⁡
選出你想使用的寫作框架與模型
⁡
每個作品都有適合的寫作框架,像教學文,與心得文的框架就不一樣,寫作時必須先知道自己要寫什麼樣的主題,挑選適合的框架寫,才有用。
⁡
2.思考
⁡
透過邏輯思考,把抽象事物具象化
⁡
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,寫作時不只要了解自己,還要了解讀者的能力、口吻、風格等
⁡
不要試圖用複雜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問題,也不要用簡單的方法來應對困難的課題。
⁡
3.再求好
⁡
挑選錯字、改善詞彙與句型
⁡
透過篩選詞彙與句型,讓讀者讀起來更有共鳴、更好閱讀。
⁡
如果你想看更多有關學習技巧
@byjimmyliang 

#學習 #寫作 #寫作練習 #閱讀 #高效學習 #目標 #目標設定 #讀者 #書 
#知識 #思考 #思考力 #創意 #觀點
    如何設定更有效率的學習目標? ⁡ 說 如何設定更有效率的學習目標?
⁡
說到目標管理、目標設定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
⁡
最常見的就是每年的12/31設定一個龐大的目標,結過1年過去了甚麼都沒達成
⁡
隔年再拿張白紙設定新目標,重複去年相同的事,到最後都只是徒勞無功。
⁡
為什麼會這樣?
⁡
在設定目標前,你必須先了解什麼是目標?
⁡
好的目標具備以下4個方法
⁡
這4個方法出自《得到》講師,脫不花
⁡
1有場景2有距離3有抓手(要具體)4有階梯
⁡
1有場景
⁡
「讀50本書」你們認為是個目標嗎?如果你認為是,那問題可大了,讀50本書
⁡
這目標沒有足夠具體的原因、數字、方向、地點、使用場景,如果說學以致用,那麼目標設定也必須符合這條件。
⁡
為什麼要讀50本書?不外乎就是「用」
⁡
舉例:為何我要閱讀大量書籍?
⁡
1在與人交流時,累積知識量講話才能言之有物
⁡
2寫作時才有更多的觀點可以做分享
⁡
3解決問題時,能用更多不同角度去思考
⁡
如果只設定讀50本書這個目標,不僅閱讀時學不好,時間一久,也就沒動力達成。
⁡
2有距離
⁡
你的目標和你的現狀得有差距
⁡
目標太大並不好,目標太小也沒用,適當的距離能讓你發揮更大的潛力和動力去執行。
⁡
假如有個女生現在40公斤,還天天喊著要減肥,那當然減不了,因為離目標太近了,很難見到效果,久了自然就想放棄。
⁡
但當1個90公斤的人,說他想減到80公斤,那這個目標和上個目標相比之下,就更有難度,但又不會難到無法達成。
⁡
3有抓手(要具體)
⁡
目標必須和現狀有差距,但一拿捏不好,目標就設太大,該怎麼辦?
⁡
每個人都想說自己1年要讀50本書,最終都無功而返,為什麼?
⁡
原因很簡單,就是目標不夠具體,讀50本書,在哪裡讀?何時讀完?1周要讀幾本?1次要讀幾頁?怎樣算讀完?怎樣算吸收?這都是得思考的
⁡
大多數人欠缺這樣的思考,導致一開始設定目標很興奮,1週讀1本,後面漸漸沒動力懶得做,變成1個閱讀1本,再來就更不想讀
⁡
因為沒有正反饋,漸漸放棄,到了明年,又再次重新設定1次這種目標,這就是典型的惡性循環。
⁡
4有階梯
⁡
如果你的目標一開始就設太高,像1個月內,學會英語,能用英語在台上演講,這就非常難。
⁡
第1層,日常會話,出趟國能把吃住行簡單的,問題都說清楚聽明白,這目標並不高,所以你很快就會有正向反饋。
⁡
第2層,看懂一些英文小說或報紙大意,這個難度就又更高了,因為詞彙量又更多。
⁡
第3層,看美劇不開字幕,這個詞彙量又比第二層更多,而且你還必須了解一些國家的特殊用語。
⁡
第4層,用英語發表10分鐘演講,這不僅要求,單字量,還要練習語法和英文的口語表達。
⁡
當你把目標分好幾個階層,每登上一層都會有,一個正反饋,正反饋會讓你更有動力執行,自然而然,你離那遙遠的目標就會越近。
⁡
目標設定方法,所有萬物之間都必存在基本的法則,目標設定也不例外,最基本的法則不外乎就是1一定要有正反饋2目標要具體3由易到難。
⁡
目標設定只是開始不是結束,即使方向對了、時間對了、方法也對了,如果你不去執行,那麼學再多、看再多終究是白費力氣。
⁡
目標設定就好比學習,學以致用,學了不去用,設定目標不去做,一年過後會發現自己終究停留在原地。
    不是你沒環境,是你的行為不符合你的需求
⁡
為什麼我們懂了很多道理,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?
⁡
原因在於你的行為不符合你的需求
⁡
舉例:我們從小學英文,學了10幾年,不會用的人大有人在,包含我以前也是
⁡
認識我的都知道,我以前就是個英文白癡,你問我們為麼學英文卻不用,大多數人會告訴你,沒有適合的環境、不知如何使用。
⁡
事實上,學習環境很容易創造,我為了想提升知識量,所以必須去看國外的文章、影片,這逼不得讓我去「用」英文
⁡
也因為這樣不斷刻意練習,現在看一些英文文章方便許多,即使有不懂的單字,也可以上網查,累積更多詞彙量,讓自己英文能力提升。
⁡
換句話說,那些說沒環境用英文的人不是真沒環境,而是他們的目標不符合他們的需求
⁡
試想大多數人為什麼學英文?因為他們為了考試
⁡
也就是說,考試拿好成績才是他們的需求,「用」英文反而其次,這當然會讓他們學不會、用不好,因為我就是過來人
⁡
真正要讓英文變好應該是反過來,「用英文」才是需求,而考試只是一個小目標。
⁡
那需求和目標哪裡不同?
⁡
目標跟著需求走,盲點跟著目標走
⁡
舉例:假如你是創作者,你的需求是持續產出高品質、有邏輯、有觀點的文章
⁡
那麼你的目標就是大量學習、反思,因為學習能讓你擁有更多的知識量,反思則讓你有跟別人不同的觀點。
⁡
學習不只是學習,你還必須看清楚你的需求,你今天的需求是想提升產出的質和量,那麼你在學習的時後還必須思考,「轉換率」的問題
⁡
如果你大量學習,卻還是產不出高品質的文章,那麼你的盲點自然而然就出現了
⁡
是因為學習吸收不佳?還是自己得觀點不足?又或是邏輯不夠清晰?
⁡
當現實不符合你的需求時,盲點就會出現,換句話說,找到你的「需求」你就可以找到你自身的盲點。

#盲點 #學習 #成長 #高效 #高效學習 #需求 #英文 #目標 #目標設定 #目標達成 #閱讀 #行為 #邏輯 #輸出
    時間管理的本質,不是管理時間,是管理你自已,因為時間根本無法被管理
⁡
如果你也有類似問題,那麼你有思考過工作為什麼都做不完嗎?是能力不夠、方法不對,或者是做了太多不屬於自己的工作。
⁡
很多時候不是沒時間,是不去想、沒想過、懶的做。
⁡
以下5個方法是我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
⁡
1.一份時間,多次享用
⁡
沒有人說工作、休閒、學習的時間不能重疊,只是你如何定義而已
⁡
舉例:你可以在通勤時看電子書,你可以在健身、做家事時聽podcast學習、與人聊天時
⁡
觀察他們的痛點與需求,同樣一份時間,你可以處理多份任務。
⁡
2.打造自己的飛輪
⁡
飛輪效應:為了使一個巨大、沉重的輪子轉動起來,剛開始非常困難,你必須出極大的力氣
⁡
在這個輪子上的每一個點都使力,一圈一圈,順著同一個方向推動。 這時候,不需要花費更大力氣,飛輪就會快速轉動
⁡
舉例:閱讀時,把好的點子記下來,輸出時用自己觀點表達出來,再把文章發在ig上
⁡
從ig貼文中,選出反應好的文章,延伸觀點,改寫發在部落格,藉此創造更多流量。
⁡
看似複雜,但其實都是以閱讀和寫作為主,換句話說,只要找出正確的施力點,並讓每個環節正確的轉動
⁡
當度過臨界點時,效率就會像輪子一樣高速運轉起來。
⁡
3.把明天要做的5件事列出來
⁡
為什麼說是5件?
⁡
對我來說,列3件太少,超過5件又太多,會變成每件事都做,但做的都不精。
⁡
那為什麼說是列出明天?我習慣在前一天,就先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來
⁡
(1)這可以讓我每天起床直接去完成任務,不用再花時間想,也可以預防自己偷懶。
⁡
(2)對我來說,它更像是鬧鐘,當我知道我今天有什麼任務時,就不會想賴床,因為任務還沒做完,沒做完又想偷懶,就會有罪惡感,這方法讓我大量減少拖延的時間。
⁡
4.一個成品,多此使用
⁡
你沒時間,不是因為你工作量大,而是你不懂如何縮減工作量
⁡
舉例:為了讓我在其他方面擁有更多時間,同時文章品質又不會下降,我會1個禮拜寫出3篇ig貼文
⁡
再把ig貼文中,回應良好的文章,拿1篇貼文,延伸更多觀點,改寫PO在部落格上,這不僅大量減少我工作的時間,而且產出的質也不會變差。
⁡
5.累積時間,養成習慣
⁡
一條路你走了10年,即使你不是最頂尖的贏家,你也是專家。
⁡
閱讀、寫作,這兩件事是我這1年多來花最多時間的地方,起初我知識量不足,閱讀速度慢、理解力差、寫作的品質不高、脈絡不夠清晰。
⁡
近幾個月,每天固定閱讀和寫作,久了會發現,產出品質變高
⁡
閱讀速度變快,起初很累沒錯,當你度過臨界點時,質量和速度就會飛速成長。
⁡
沒時間是結果不是理由,不要倒果為因,你是因為沒想過、不去想、懶的做,所以沒時間,而不是因為你沒時間,所以無法思考
⁡
生活是無數細節構成的,一個人把時間花在哪裡,成長與未來就在那裡。
⁡
「不浪費時間,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。」
    學習不再是你我一個人的事 ⁡ 一旦我 學習不再是你我一個人的事
⁡
一旦我們正是知識不只存在腦袋裡,更是要由整個知識共同體所共享,我們便會避免個人成就,而會看到群體的功勞。
⁡
這句話出自《知識的假象》,為何說知識不只存在腦袋裡,更是由整個知識共同體所共享?
⁡
原因在於1我們具備的知識 2思考假象的成因 3借助他人來思考 
⁡
- 1我們具備的知識
⁡
人們常以為自己很懂,深入探討後會發現自己不懂的細節還很多。
⁡
在書中有個實驗
⁡
例子:1研究者請受試者自評對拉鍊原理的理解有幾分?(1-7分)
⁡
2自評後,請詳細說明拉鍊的原理為何?
⁡
3現在,請再次以1-7分自評
⁡
一般人總覺得自己的理解力很不錯,知識量很大,直到開口說明後才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
⁡
換句話說,一個人的所知有限,所以你必須借助其他專業領域的人來幫忙。
⁡
- 2思考假象的成因
⁡
我們常用直覺去判斷對於事情的看法,事實上裡面充滿了許多盲點和假象。
⁡
我們根本不可能看輕世界的全貌,只能記憶著經歷過的一小片段,但我們常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貌。
⁡
舉例:當你在網路上看到一些網紅接了許多業配,你就認為流量就是錢,但這句話只對一半,因為有流量不一定有轉化,有人氣不一定有買氣。
⁡
如果我們不加以思考,用直覺來判斷是非,再經由自己散播一些不實資訊,對於整個學習圈,只是有害無利。
⁡
- 3借助他人來思考
⁡
你不可能所有事情都理解,所以你必須像蜜蜂一樣,出生時就靠著與人合作來解決分工周遭大小事。
⁡
知識的好壞取決於那個分享者,吸取好知識,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品質,吸取錯誤的知識,嚴重的話可能會帶給我們的錯誤信念。
⁡
舉例:如果你身邊的朋友,教你健身動作你可能不太會信,但如果由專業健身教練來教,那麼資訊的可信度會大幅增加
⁡
我們懂得知識有限,所以必須依賴那些「專業」領域的人來合作解決周遭大小事。
⁡
學習不再是你我一個人的事
⁡
最主要的原因在於,我們的知識有限,所以必須依賴他人幫忙,但人們常以為自己懂得很多,所以散播不實資訊
⁡
導致我們吸收錯誤資訊,還以為自己看到事情的全貌,又再把錯誤資訊分享給別人,所以整個學習環境才會有不良狀態
⁡
想要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,你必須多加思考、多去看專業領域人士的文章或書籍,而非聽那些不實資訊。
⁡
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善用科技尋找正確資訊,而非當個無知者,散播錯誤資訊。

#高效 #高效學習 #學習 #知識 #思考 #思考力 #專業 #資訊 #科技 #書 #書籍 #目標 #目標設定
    答案和解決方案之間的差距,是「經驗」
⁡
答案和解決方案之間的差距,是「經驗」,這句話是我從武敬凱大大的貼文中學到的,為什麼這麼說?
⁡
答案是死的,通常過於單一,而解決方案是活的,大多來自人生經歷
⁡
舉個例子:多數時候你問別人,如何避免拖延症?
⁡
大部分的人可能會告訴你,做目標設定、時間管理、保持正確的心態、行動等,讓你聽了很有共鳴的幹話
⁡
但解決方案給人的不只是答案,更是自身的經驗、體悟、細節,他會透過問問題的方式,了解你的處境,或是讓你自己去反思,而不會直接給你答案。
⁡
因為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,不同的時間、不同的環境、不同的人、不同的抗壓性,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
⁡
但這不代表給答案不好,而是只給答案不夠好,你還要去分析、解釋每個答案何時用、為什麼這樣用、細微的差異在哪,這樣的答案才會有用。
⁡
以下3個是我經常將答案轉為解決方案的方法
⁡
1反思
⁡
反思可以讓你避免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新聞、文章,有多少是只給答案,甚至是假資訊?我很喜歡在吸收知識時,問自己,這東西是真是假?
⁡
換句話說就是它符不符合現況、現實,符合現實的我們可以吸收,符合現況的我們可以執行。
⁡
2問為什麼
⁡
「智者跟愚者的距離,差在多問一個為什麼」,這句話也是武敬凱所說,也是我最愛用的一個方法。
⁡
「為什麼」這三個字,可以讓我們了解資訊更基本的規律。
⁡
舉例:如果你想提升閱讀速度,大多數人會告訴你多讀幾本書,速度自然會提升
⁡
但當你問她們為什麼會這樣?他們答不出來,因為他們沒有思考。
⁡
他們知道的只是「答案」而不是「解決方案」,多讀幾本書,閱讀速度會提升的根本原因在於
⁡
多讀幾本書你會裡累積知識量,知識越多,你的知識網越大,知識網越大,你的理解速度就會越快,理解越快,閱讀速度自然會變快,這就是多問「為什麼」和少問「為什麼」差別。
⁡
3實戰
⁡
體悟來自反思,經驗來自實戰,兩者缺一不可,實戰得到的經驗和空口說白話的人,得到的知識是差非常多的
⁡
擁有實戰經驗的人講得出細節,只追尋答案的人卻看不出差別,就舉上述那個為例,智者跟愚者,就差在智者知道「為什麼」,而愚者只管答案「是什麼」。
⁡
多個提問、多個反思、多個行動,你才能了解,「答案」與「解決方案」的細微差別。

#高效 #高效學習 #閱讀 #學習 #拖延症 #拖延症 #時間 #時間管理 #目標 #目標設定 #目標達成 #想法 #智慧 #為什麼 #行動 #答案 #知識
    知識如果為了用而用,就沒用;知識沒有立即用,也沒用

知識的應用和走向,從你挑選的那個時刻就開始

盲目的照著書裡的知識應用,不加以思考,這對學習並沒有什麼太大幫助

然而學習到的知識,沒有立刻使用,久了形成眾人所知的常識後,那知識也沒用

知識必須在對的框架、環境、人群、時間使用,才能把它的效益發揮最大化。

以下是我從選書到用書的5個步驟

1選書

挑對書足以讓你打開對閱讀的興趣,挑錯書不僅給了你錯誤觀念還有可能抹殺你對閱讀的熱情。

選書3技巧
1釐清你的目的 2看推薦人 3不要越級打怪

2讀書

閱讀的重點不在書籍的數量,在於閱讀的品質,也就是讀和想

讀:讀出書中的利害關係與利益權衡、讀出作者真正想表達的觀點

想:想出書中的言外之意、把相關知識作連結和創造 

3試書

多數人死讀書,少數人懂試書 

讀書沒用,那是因為你不會用或是用錯,試書指的就是把書中覺得適用的方法和觀點應用在生活上,應證作者所說是否符合現實 

4用書

用書和是書的差別在於,用書指的是內化、活用

用書的目的在於把那些適用的知識,練到精熟、用到最勤、做到最好,最後活用、內化在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中。

5教書

傳授給人既有知識,不如教人學會得到知識的方法、技巧 

近期來問我問題的讀者,我都很愛用問問題的方式,讓他們自己去思考答案,因為思考就是教你學會得到解答最快的方法。

有人把書中學到知識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化,甚至結合以前所學內容,創造出新的觀點,最終內化成自己獨有的一個知識體系

也有人買了一堆書,最終一本都沒看,學習能力毫無長進,這都出自於他不知該如何挑選好的知識和如何應用知識。

知識是死的,但人是活的,學習如何應用它,而不是被它綁架。

留言和我分享你近期看的書名是什麼?

想提升學習能力👇
@byjimmyliang 

#閱讀 #高效 #高效學習 #學習能力 #書 #書單 #活用 #成長 #目標 #能力 #目的 #思考 #思考力 #思想 #知識
    載入更多... 在 Instagram 上追蹤
    2022 年 5 月
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
     1
    2345678
    9101112131415
    16171819202122
    23242526272829
    3031  
    « 6 月    
    《高效研究室》版權所有 © 2022 – 佈景主題採用 FameThemes 所設計的 OnePress